==========产品信息==========     焙烧程度用焙烧产物中的含硫量来表示,它对烧结焙烧过程以及还原熔炼过程均有重大的意义。由于脱硫率不同,在烧结块中残留有不同数量的硫。通常焙烧程度是根据精矿中的含锌量及含铜量来决定。如果精矿中含有相当多的硫化锌,则希望尽量地把硫除净,这种焙烧名叫“完全焙烧”或“死烧”。因为烧结块中的ZnS在还原熔炼过程中,会发生胡害的影响,但是ZnO可溶解于适当成份的鼓风炉渣,因而减轻了锌的为害程度。     在另一方面,如果铅精矿含铜较多,例如在1%Cu以上时,又希望残留一部分的硫在烧结块中,使熔炼时形成铅冰铜。烧结块中残硫愈多,则以Cu2S形态进入铅冰铜的鲷愈完全;但是这样低品位冰铜的产量会愈多,因而增高了冰铜的处理用费。实际上铅冰铜中含Cu10-15%时,精矿中含铜总量的80-90%会进入其中。对含铜多的铅精矿如果进行“死烧”,则铜将以氧化物、硅酸盐及亚铁酸盐的形态存在于烧结块中。这样的烧结块在熔炼时,铜的大部分还原成金属状态进入粗铅,另一部分则以硅酸铜或亚铁酸铜形态进入渣。粗铅含铜过高,会导致鼓风炉操作上的困难,并且炉渣中含铜量相应地增高,而增加铜的损失。因此,焙烧含铜高的铅精矿时,应残留适量的硫于烧结块中。     如上所述,对高锌的铅精矿应进行“死烧”,而高铜的铅精矿又希望残留一部分硫在烧结块中。如果铅精矿中同时存在较多的锌和铜,焙烧程序究竞应如何决定,是一个复杂的问题。ZnS是组织致密的矿物,氧化较验证;如果为了保证铅精矿中的铜进入冰铜,在烧结块中残留相当多的硫,则大部分的ZnS不会氧化,仍以原状存在于烧结块中。     对铜和锌含量都高的铅精矿,有的工厂是先进行“死烧”,使铜和锌的硫化物尽量氧化。然后在鼓风炉熔炼时加入FeS2作硫化剂,使铜变成Gu2S进入冰铜。我国很多工厂对此种铅精矿的处理,都采用不造冰铜的方法。如果鼓风炉操作上不发生困难,则采取这种措施是有利的。因为这既省掉了处理铅冰铜的用费,又免除了ZnS的危害性,同时也提高了铅的回收率。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:(1)粗铅的熔点因铜的存在而相应地增高,因此,熔炼时需要较高的温度,而影响到燃料的消耗及配料成份;(2)温度很高的铅水流出时产生大量的铅蒸气,使劳动条件恶化,同时增高铅的挥发损失;(3)熔炼时铜在渣中的损失增大。     实践证明,在大型生产中,鼓风炉熔炼产出含铜2.5%的粗铅,在操作上没有太大的困难。如果粗铅含铜更高(例如达4.5%Cu),采取高焦高钙的熔炼方法,也不至于困难太大。此时铜在粗铅中的回收率约为70-75%。     在生产实践中,一个炼铅厂往往处理成分不同的苦干种精矿,配料时应尽可能搭配来调整其使用量,使炉料中铜及锌的含量不超过一定限度。总的说来,处理高铜高锌的铅精矿时,适当的焙烧程度要根据长期的工厂实践及观察来决定。在生产实践中,烧结块的含硫量一般在1.5-2.5%的范围内。     脱硫率与焙烧程度不同。脱硫率表示炉料焙烧时硫化物氧化的完全程度,即烧去的硫量与焙烧前炉料含硫量之比以百分率来表示。
|